“在人民剧场设计之初,这两尊雕塑就是建筑设计方案整体创作的部分,它体现了新疆民族文化的特征,更加强了建筑物歌舞剧院性格的表达,使得里外功能相协调。它们本身就是这座建筑不可分割部分。”
83岁的金祖怡退休前为自治区建设厅副总工程师,已故的爱人刘禾田是新疆人民剧场的主要设计者。金祖怡在重庆大学上建筑系时曾选修雕塑,在她的建议下,当时的新疆军区工程处设计科建筑股(即后来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建筑设计院)成立了雕塑组,李宇翔任组长,旗下有宋兴华、潘丁丁、马毅、黄以德等多位艺术家。后改为建筑艺术组。
金祖怡回忆,1954年冬,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汗看到正在创作中的人民剧场雕像时,十分高兴,一边仔细观看,一边还做出造型。对雕塑的舞姿尤其是手型和舞鞋提出了意见。在雕塑创作和制作期间,还多次有民族文艺人士主动来当模特。这使主创者李宇翔和其他年轻的雕塑家们备受鼓舞。
1956年底,两尊歌舞者雕塑和人民剧场同时完工,成为新疆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。矗立在剧场门前两侧高3.5米的两座雕塑,一歌一舞,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。弹着热瓦甫的男歌手俊美英爽,身材优美的女舞蹈家舞姿曼妙娴雅,两尊雕塑均极富动感,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,人们争相来到剧场前参观合影。
人民剧场从建成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,曾是自治区历次重要会议的主会场,朱德、刘少奇、董必武、陈毅、贺龙、胡耀邦、王震、王恩茂、赛福鼎艾则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出席会议或观看演出。半个世纪以来,它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。
“在北京不知道新疆还有这么好的雕塑。”75岁的孙增礼,现为新疆雕塑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。1965年他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,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建筑设计院,当时已取消了雕塑组,成为一名描图员。
一来到乌鲁木齐,他首先慕名跑到南门“看望”这对歌舞雕塑。“当时感觉挺好,(雕塑)与建筑很协调。那时人民剧场既是歌舞表演的场所,还发挥着"人民会堂"的功能,两位"舞者"既生动活泼富于动感,又挺拔不失庄重,形象优美,比例恰当,跟人民剧场的环境功能很和谐。这在当时,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雕塑。”
“其实,当时去看两尊雕像心里还有其他想法。来新疆时,全疆搞雕塑的只有三四个人。自己所学是否有用武之地?看到它们时,心里有底了。”孙增礼风趣地说。